日常工作中有一种现象,每当有重要工作或遇到艰巨任务时,一些领导都是交给能力强的员工办理,原因很简单,领导对能力强的员工比较放心,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员工,只让他们干一些简单工作,久而久之,“能者多劳”甚至“能者过劳”就成了一种常态。
企业发展需要能者,适当的“能者多劳”本身也有利于工作开展。然而,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能者的事越做越多、越做越杂,使得弱者少劳甚至不劳,既浪费了人力资源,还会导致企业出现人才青黄不接、发展乏力问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每一名员工都强了,企业才能真正强大。不让“能者过劳”,需要领导者转变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既要充分发挥好能者的“火车头”带动作用,也要为所有员工提供展现自己、锻炼提升的平台,避免出现强者越来越累、弱者越来越弱的现象。
要重新审视企业各项工作,实施流程优化和再造,对每个岗位人员、每个流程节点应该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等都进行明确规定,实现人人有职责、人人有担子,不因人废事、不因事累人。
要搭建科学规范的能力素质模型,对员工综合素质和胜任工作的能力进行全面科学合理评估,替每位员工安排好职业规划,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实现人适其岗、岗得其人、人岗匹配,保证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要经常创造机会让能力相对较弱的员工承担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引导他们视工作、劳动、创造、贡献为自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工作为乐、以工作为荣,在岗言岗、在岗爱岗,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尽心尽力、责无旁贷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提拔重用、绩效分配、评先树优等方面要适当向能者倾斜,确保员工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以此来增强员工的危机感,促进全员向能者看齐,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营造出干事创业的氛围,形成能者辈出的良性循环。
临沂兰山区局(营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