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一个美妙的存在。时光的不可复制性,让很多瞬间和物件成为人生中珍贵又有趣的记忆。比如寒假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找个向阳平坦的好去处斗火柴皮。
火柴皮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能是稀有物品,但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我们来说,那可是信手拈来的小玩意。家里用完的一个火柴盒,撕开就是两张火柴皮,一面是图案,一面是文字。图案不同,小伙伴们给规定的分值也就不一样。记忆里有一种安庆火柴,它的图案是一座宝塔,分值是1000分;有一种芜湖火柴,图案是一条船,分值是500分。那些写有文字的分值最低,只有20分。若谁手里有张印有红旗的火柴皮,那可了不得,顶天顶地无穷大,任谁都眼馋。
斗火柴皮,出的张数不限制,但分值是先锋军,一张或多张之和。如果出的分值比别人大,那就是占了先机,先下手为强,早一步获胜。若分值相同,则收回重来。把所有出面的火柴皮垒在一起,中间对折一下,就呈现“V”形,然后几番斟酌,多次衡量,轻巧地将手中的火柴皮放到地面,若在地面翻成倒“V”形就算赢,全部翻成倒“V”,可以将对方的火柴皮收入囊中,重新再来。接下来由分值第二的操斗,如此循环,翻完为止。
不过,“红旗”一般不轻易出场,因为它操控着自己翻面的胜算几率。自觉胜算小的,不等输光不上场,但小伙伴总会想办法弄来更多的火柴皮。在家里找,问父亲要,胆大的还会去别人家灶台里拿。
岁月宽宥,随意一个物件都能玩出一片天地。
作者系安徽安庆市智飞烟酒店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