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如今,用手机摄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势如潮涌的手机摄影族更成为当下摄影大军中的一大主流,手机摄影比赛也多了起来。面对势头强劲的手机摄影和正在兴起的手机摄影比赛,如何在初始阶段树立正确的摄影理念、比赛规则和评选标准引导手机摄影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需要引起重视。
时下,出门忘记带手机就好像生活中一下子少了匹配器,信息中断、时间不明、交往阻隔……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的手机除去与其他通讯工具相同的传统作用外,还有诸多新功能,其中摄影、摄像功能最吸引人。于是,手机摄影成为最普及、最便捷、最时尚的摄影方式。这里没有门槛,也无需考虑什么专业不专业,自己感兴趣的就拍、就记录。短短几年,用方兴未艾来形容手机摄影大潮一点都不为过。
很快,各种手机摄影赛事也应运而生,一经推出,公众参与度和影响力就远远超过传统的摄影赛事。当然,两者之间的属性和范畴有很大不同,不能也不应当只进行简单的类比。作为新兴的摄影类别,手机摄影的公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敢小觑。
目前,手机摄影最重要的特征是广泛参与、自主娱乐和非专业性,无需在摄影专业技术上非得达到什么程度,见到喜欢拍的东西随手拍下来“晒一晒”,开心即可。如果再有众多人点赞,立马成就感倍增。但是,当纯粹的玩摄影变成了可能名利双收的摄影比赛,公平、公正、公信的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手机摄影顾名思义必须是手机拍摄的摄影作品,但在一些手机摄影赛事中,将使用专业照相机拍摄的影像转换为手机影像参赛的现象十分普遍。手机摄影赛事目前主要是为“随手拍”的爱好者搭建的平台,重点是培养兴趣、鼓励尝试,如果都是以获奖为目的“获奖专业户”用照相机拍摄的影像参赛,对真正的手机影像参赛者是极不公平的。现在众多的手机摄影赛事还没有可靠的鉴别手段来保障手机参赛者的基本权益,比赛规则上也没有严格的相关规定。
正因为手机摄影赛事是新兴的有别于传统摄影比赛的赛事,因此业内有人说,手机摄影比赛的规则尽可以从宽。宽到什么程度?宽到不用手机拍也行,宽到号称是手机新闻摄影作品也可以导演摆布,其理由是照相机问世之初,笨重的机器无法实现抓拍,所以那时的新闻图片都是导演摆布的。现在用手机拍摄新闻、纪实图片重新回到导演摆布的拍摄方式,属于“返璞归真”。我不同意这种悖论。照相机问世之初的情况确实是那样,但是多年来随着器材的进步,特别是摄影理念和摄影实践的发展,不同摄影类别的特性和底线早已明确。打个极端的比方,我们现在天天说生活中要追求自然,要返璞归真,但绝不是要回到史前社会。同理,任何摄影类别的发展也必须遵守现代摄影的基本原则,艺术创意类可以“移花接木”,但新闻纪实类不能有假,例如手机摄影作品必须是用手机拍摄,用手机拍摄的新闻、纪实图片必须遵守真实性原则。如果没有底线,现在一些网站上刊登的手机偷拍就会泛滥。无论是何种形式,只要进入公共平台进行传播,就必须遵守社会义务和行业规范,不能随心所欲。
手机很可能在可见的将来取代照相机,成为摄影的主要工具。如今数码照相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对于势头正劲的手机科技研发来说,仅仅是其涵盖的一个方面,它追求的是集电脑智能指令、信息即时智能化处置、高功能影像信息智能化处理等于一身的“全能神器”,是真正的“掌中宝”。因此,手机摄影的明天肯定会超出我们今天的想像。
既然前景广阔,既然已经启程,我们今天就应该为手机摄影的明天打下良好的基础,千万别让它才刚刚起步就沾染上许多坏习气。其它摄影类别、摄影工具也没有什么可惊慌的,短时期内手机摄影还不可能独领风骚,即便今后它傲视群雄,传统照相机也不会销声匿迹。你拍你的,我拍我的,同在中国摄影的百花园里争奇斗艳就是了。
据《人民摄影报》